景区集散广场的规范
作者


景区集散广场是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站,其规划和建设应遵循以下规范:
1. 总体布局:
交通便利性:广场应位于交通便利的位置,便于游客进出。
空间布局:广场空间应合理划分,包括游客集散、咨询、购票、休息等功能区域。
环境美观:广场设计应与景区整体风格相协调,注重景观美学。
2. 功能分区:
集散区:设置宽敞的集散空间,便于游客集中和分散。
咨询区:设立咨询台,提供景区导览图、导游服务、交通信息等。
购票区:设置自动售票机或人工售票窗口,方便游客购票。
休息区:设置座椅、遮阳伞等设施,供游客休息。
3. 设施设备:
导向标识:设置清晰的导向标识,包括地面指示牌、电子显示屏等。
无障碍设施:广场应配备无障碍设施,如轮椅坡道、盲道等。
照明设施:广场应设置充足的照明设施,确保夜间安全。
4. 环境设计:
绿化景观:广场周边应进行绿化设计,种植树木、花卉等,美化环境。
水体景观:可根据条件设置水体景观,如喷泉、水池等。
雕塑艺术:可适当设置雕塑艺术作品,提升广场文化氛围。
5. 安全管理:
消防设施:广场应配备消防设施,如灭火器、消防栓等。
监控设备:设置监控设备,确保广场安全。
应急预案:制定应急预案,应对突发事件。
6. 可持续发展:
节能环保:广场建设应采用节能环保材料,降低能耗。
雨水收集:设置雨水收集系统,实现雨水资源的利用。
7. 地方特色:
文化元素:广场设计应融入当地文化元素,体现地域特色。
遵循以上规范,景区集散广场将更加人性化、便捷化、美观化,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。
目录